張鋒鋒患的是腎病,已經(jīng)透析了7年。
確診腎病的時候,張鋒鋒39歲。那時候大兒子才10歲,小的4歲,正是需要他拼搏的年紀。“心里難受了好幾個月,后來到威高后,身體慢慢好起來,能夠正常工作和生活了,也就想開了。”
剛到威海威高血液透析中心時,張鋒鋒在自我管理方面做的不太好,好幾次因為高鉀導(dǎo)致身體不適。“透析中心周日休息。有幾次周日晚上我難受了,給護士長打電話問問能不能透析,護士長立刻就給我安排了。”張鋒鋒因此吸取了教訓(xùn),加上醫(yī)生護士不厭其煩地告訴他什么該吃什么不該吃,便沒有再出現(xiàn)類似的狀況。“在威高挺好挺親切,醫(yī)生護士就像家人一樣。”
在張鋒鋒看來,每周三次的透析就像“上班”一樣,到點了去透析,透析完了該干什么就干什么,跟生病之前一樣。
張鋒鋒從事住宅裝修、水電安裝工作,只要活干完了,時間就是自己的。“想去看看沙漠和草原,趁著國慶假期孩子放假,就去了。”
出發(fā)之前,張鋒鋒做了充足的準備:選定目的地、規(guī)劃自駕路線,以及聯(lián)系沿途的透析中心。
當張鋒鋒把自駕的想法告訴威海威高血液透析中心的護士張培培時,張培培就像自己要出去玩一樣做起了“攻略”——沿途會路過哪些城市以及當?shù)氐耐肝鲋行脑谀睦铩!八岩?guī)劃地路線發(fā)給我,在各地同事的幫助下,我們聯(lián)系了五個透析中心,到時候他可以根據(jù)行程進度選擇合適的地點去透析。”
當張鋒鋒行駛在去往包頭的路上時,包頭透析中心的工作人員就給他打去了電話。“當天下午去抽血化驗,第二天上午透析,很方便。在后面的行程里,我的身體完全沒問題。”
6天的旅途中,張鋒鋒跟兒子兩個人一路走走停停,看到優(yōu)美的景色便停下來走一走、拍拍照。
從拍的視頻里可以看出,兩個人都很開心,完全看不出旅途的疲勞,兒子更是在沙地里翻起了跟斗。“我們倆都很喜歡沙漠,還玩了滑沙,很開心。”張鋒鋒說,這次出去旅行,是兒子主動要求一起去,通過幾天的單獨相處,兩個人就像朋友一樣,父子感情增進了不少。“能看出來他的成長,而且去過的那些地方,回到家他都可以講給媽媽和哥哥聽。”
中心護士張培培也一直關(guān)注著張鋒鋒的旅途。每天早晚,她都會詢問張鋒鋒的身體狀況、有沒有覺得不適。而張鋒鋒也會主動分享沿途拍攝的照片以及視頻,“他就像給你打卡一樣,告訴你讓你放心,‘在這個地方我挺好的’,我覺得特別好,這是一種相互信任。”
這并不是張鋒鋒第一次自駕游。去年他兩次自駕,去了四川和西藏。“給我們帶了松子、葡萄干等等特產(chǎn)給。其實我們不在乎他帶了多少東西,但是心意在那,我們內(nèi)心非常感動。”張培培認為,透析并不只是為了維持生命,還要讓患者能夠高質(zhì)量地回歸社會,張鋒鋒是很多病友的榜樣。
“我覺得生活跟以前區(qū)別不大,有些東西可能想的更全面一些、更長遠一些。力所能及地干一些事或者工作,對身體也是個鍛煉,有時間的話出去玩玩也挺好”,張鋒鋒笑著說。明年,他計劃去新疆,喜歡西北的遼闊。